欽哲聚焦

2019年11月

 

東西相遇

彌蘭王計劃:培訓21世紀西方人的佛法教師

 

我們需要培訓藏族佛教老師。同時我們也需要培訓西方的老師,他們才知道如何準確地傳達信息給西方的學生。但是,也許最重要的是他們需要有這樣一個憂慮,那就是佛法可能衰亡。他們需要真正教授,不是為了名譽,榮耀或財富而教,他們需要關心佛法。我們要給予這樣的培訓。

— 宗薩欽哲仁波切

圖片1: 學員們在尼泊爾帕平的課室學習

佛教在當今堪稱式微。在亞洲,一般而言,佛教老師會在傳統佛學院經歷完整的教育、訓練和多年的閉關修持,類似於現代西方學生的高等教育與進階研究。然而,現代世界的經濟及社會壓力很有可能侵蝕這一體系。宗薩欽哲仁波切擔心如果這種趨勢繼續下去,在不久的將來,像他們的先輩那樣,經歷完整的教育與體證過程的東方佛法教師將寥寥無幾。在這種情勢下,令西方人接受良好的訓練,使之能夠秉持和教授純正的佛法,以降低對亞洲佛法老師的依賴,變得至關重要。

同時,在西方普遍缺乏判別佛法教授以及佛法老師正統性的清晰標準。這是由於在亞洲歷史上及地理上相距很遠的佛教傳承,例如上座部佛教與大乘佛教,目前在西方國家都同時被教導和修持。另外還有很多西方人為了適應現代社會,在現今所公認的傳承之外或在不提及他們所學傳承的亞洲老師的情況下來教授佛法。另外,佛法在西方不僅在佛法中心教授,也在很多的大學裡,以完全不同的標準和方法被教授。

所有這些因素都對佛教的未來提出了極為迫切的問題。在當代的佛教上師都離世之後,佛教的情形將會如何?我們又將如何保持佛法傳承的純淨並找到具有清淨發心、合格的人來成為未來的佛法老師?彌蘭王計劃是回應這個挑戰的方法之一。

圖片2: 「快速約會」- 複習課中學員快速地總結一天所學的課程

 

彌蘭王計劃 – 一個為期十年的西方現代佛學院

彌蘭王計劃的願景,是為了確保在未來教授的佛法至少是真實可靠的,而且能夠繼續擁有令聆聽者與追隨者的心靈獲致解脫的力量。這項新的培訓計劃將為佛法教師提供核心培訓課程。其目標是建立能被佛教界以及非佛教機構皆能接受的共同標準。

來自四個僧團的大約30位有抱負的西方教師,承諾每年抽出三個月的時間參與面對面集中培訓,其餘的時間則以有在線輔助的方式個別學習。 

《彌蘭王問經》

東西方思想的首次對話

仁波切以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的國王彌蘭王(米南德一世,公元前165-130)的名字來命名彌蘭王計劃。彌蘭王被譽為一位哲學家和統帥,他的統治涵蓋現代印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部分地區。在他與那先比丘(Nagasena)的一次對話中,國王向比丘請教了佛教深奧的義理。他們的對話被記錄在巴利文佛典《彌蘭王問經》中,這是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次東西方思想的對話。與此類似,今天的彌蘭王計劃旨在傳統與現代的教學方法之間,以及佛教思想與現代(西方)思維方式之間架設橋樑。

計畫前三年

2017年1月至4月,學員們在尼泊爾的帕平進行了首次為期三個月的培訓,從分別代表藏傳佛教四大傳承的堪布或格西那裡,領受了四種中觀文本的密集教授。第二年的培訓在印度比爾的鹿野學苑舉行,學習的重點是邏輯學與認識論。第三年學員們來到巴西的恰度寺研習阿毗達摩,並計劃於明年初在台灣開始第四年的培訓。

彌蘭王培訓廣泛涵蓋以下四個傳統領域的內容:

 知識(藏文Khe)- 包括大乘及金剛乘的經典文本學習傳統,口傳,修持及儀軌,其他佛教學派和傳承知識,西方專業領域的知識,例如神經學,心理學及認識論
道德準則(藏文tsun)- 戒律
 仁慈的心(藏文zang)- 動機,態度與性格
力量(藏文nu)- 包括轉化他人的能力,和難以打交道的人相處的能力,激勵他人的能力

計劃以實驗性和創新性的現代學術性方式,取代傳統佛學院逐字逐句研習經典的方法,強調自我學習、互動討論和撰寫論文。

圖3: 堪布確英多傑和多祖古仁波切解釋’認知’

彌蘭王計劃非常關鍵,因為它使佛法能以不同語言傳遞到其他不同文化的國度。

學員們如此的熱情令我深深感動。他們不僅是很有知識的教師,還是佛法的修行人。這個佛法哲學的集中培訓,以及學習往昔印度和西藏的大師們的教授方法,可以幫助這些西方的教師在他們以後的教學中更有自信和具備可信度。這樣每年三個月的集中培訓可以說相當于傳統佛學院幾年的學習。我認為應該有更多的亞洲教師加入這個計劃。

—堪布確英多傑

是一位佛教的學者,也是位於北印度炯達拉的宗薩確吉羅卓佛學院的前校長。他是教授彌蘭王計劃的學員們的堪布之一。

來自學員的反思 

漢娜(德國) – 「我有在柏林的教師執照,我現在可以通過教授佛法來影響孩童和未來的一代。 雖然每年需要離開自己的私人生活三個月來參加培訓,但是我很高興我在這裡。」

多米尼克 (法國) – 「我們不是想通過彌蘭王計劃的培訓成為堪布,但是我們從這種學術性的學習受益良多。所有的一切都是創新的和實驗性的,但是我們希望可以發展出一個能利益更多佛法老師的模式。」

呂旻芯(台灣) – 「我感受到很大的責任。我覺得這個計劃會因為它的發願而成功。」

楊 (荷蘭)- 「有謂:通過學習建立信心,通過學習建立懷疑。通過這樣的跨僧團協力,我們彼此互相學習。」

阿爾涅(德國)- 「教授佛法必須要有正確的發心。」

 

欽哲基金會的佛法教師培訓計劃
欽哲基金會目前護持數項培訓21世紀佛法教師的計劃,旨在探尋調整在現代社會中教授佛法的方式,彌蘭王培訓是其中之一。有些計劃為傳統佛學院的具格堪布介紹現代的教育方式,提升他們的佛法英文水平,幫助他們理解西方現代的思維方式。同時我們也通過像彌蘭王培訓這樣的計劃,對於在下個世紀的西方社會佛法的可能存續形態進行深刻省思。

 

 

圖4: 彌蘭王學員們、多祖古仁波切,以及參加基金會英語培訓課程的堪布們,在印度比爾的鹿野學苑

願我生生世世
肩負佛陀教法之重擔
縱使未能承擔
願我至少常憂
佛法之將衰亡

— 由偉大的藏傳佛教大師篤布巴 · 喜繞堅贊(1292-1361)所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