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哲基金會護持傑尊瑪.丹津.葩默的道久嘉措林(Dongyu Gatsal Ling)寺

Emily Webber 撰

在印度北部的坎格拉區,依偎在喜馬拉雅山下,在一片新生綠樹和青草鮮活滋養著的古老森林裡,新一代的佛教教師與現代世界相遇。藉由欽哲基金會的贊助,尼師們在傑尊瑪.丹津.葩默的道久嘉措林尼寺學習電腦技能。

Ani Tenzin Palmo

丹津.葩默 尼師

在一片笑聲、誦經聲、法器聲,和廚房嘩啦聲的寺院生活中,14名資深比丘尼每天在專門的時段接受新技能的訓練。他們現在能夠使用電腦獲得圖書館的數位資源、為行政管理程序進行文件歸檔,以及更好地監督寺院財政和公共關係。他們還設置了日常時間表和行程安排、學術指導和名冊的文件歸檔與更新,以及有關維修和全寺活動的張貼告示,從而大大簡化了尼寺的日常功能。

尼師們也能夠編纂一些目前只能透過口傳、極為稀有的佛教典籍和竅訣內容。他們目前正在準備一套《灌頂方法》手冊,內容均來自尼寺中一系列研討會的結果。這本手冊將發行印度文、藏文,及英文版。事實上,學習電腦也提供了尼師們練習和熟悉英語的機會。

Technology for Nuns With a KF grant, the nuns at Ani Tenzin Palmo's Dongyu Gatsal Ling, in the Kangra district of northern India, were able to purchase six computers, printers, scanners, photocopiers, software, ink, and paper, and to hire qualified trainers for their computer lab. Read the full story.

Technology for Nuns
With a KF grant, the nuns at Ani Tenzin Palmo’s Dongyu Gatsal Ling, in the Kangra district of northern India, were able to purchase six computers, printers, scanners, photocopiers, software, ink, and paper, and to hire qualified trainers for their computer lab. Read the full story.

利用基金會贊助的3,830美元,尼師們購買了六台電腦,印表機,掃描機,影印機,電腦軟件,墨水和紙張,並聘請合格的培訓老師。最初,他們只打算購買四台電腦,但由於對培訓的需求是如此之高,所以再追加了兩台電腦。一對在美國從事技術行業的印度夫婦,回到家鄉當志工,奉獻他們的時間和技能為尼師們進行培訓。

從維基‧麥肯錫(Vicki Mackenzie) 的傳記《雪洞》(布魯姆伯利出版 Bloomsbury) 一書出版之後,傑尊瑪.丹增.葩默成為廣為人知的人物。她是英國人,從20歲開始就在喜馬拉雅的高山峻嶺中禪修了12年。她是第八世康楚仁波切的學生。

在2000年的時候,傑尊瑪.丹津.葩默在札西炯和幾位拉達克女孩,從很簡陋的情況開始,時至今日已有來自西藏、斯比蒂(Spiti) 和科努爾(Kinnaur) 三地75位尼師,形成一個繁榮的社區。他們的年紀大多是在12至25歲之間,積極地接受藏文、英文、佛教哲學、辯論和禪修技巧的訓練。在雨季的時候她們會進行兩個月的閉關,將她們聞思的竅訣、實修、體驗和證悟進行必要的整合。在嚴格的三年閉關課程中,目前有五位比丘尼已經進入第三年。

有些尼師正在學習辦公技能,期望能夠盡可能地自給自足。她們計劃使用電腦做成每週快訊在寺內流通,未來也能刊登在網路上。尼師們還計劃在電腦上學習基本的數學和科學,並且加強他們的英語能力。他們打算將一些簡單的教法翻譯成英文,然後再翻譯成印度文和藏文,作為提供圖書館資源之用。儘管印度文是這些尼師的主要語言,但其資源仍非常有限。現在他們會從網上下載佛教教法,以進一步發展自己的數位圖書館。她們希望透過這種方式擴大計畫的規模,讓他們能夠更容易貼近下一代的比丘尼。

從傑尊瑪.丹增.葩默的出版書籍所獲得的收入、加上來自世界各地佛教界慷慨捐贈,以及欽哲基金會的協助支持,新一代的佛教大師得以在印度北部的道久嘉措林寺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