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曼.歐克雷 (Charmaine Oakley) 撰

欽哲基金會藉由在普納大學(Pune University)巴利語文學系設立一席新的「欽哲訪問學者」,以護持印度的在地佛學研究。
「在普納,我們希望可以建立一現代的教席,結合本土智慧與現代學術的方法論。」普納大學巴利語文學系馬赫許迪歐卡教授(Professor Mahesh Deokar)說。「欽哲基金會計畫提供一項訪問教授獎助,該獎助將有利於印度新生代佛學研究者和全世界佛學領域的中堅學者,藉由教學和合作研究計畫,增進彼此的交流互動。」

普納大學的迪歐卡教授
此刻是將國外學者吸納入這項新計畫的適當時間點。因為熱忱的教職人員把古老印度語文和佛學思想教授給更多學生,印度政府資助的大學獎助金委員會(University Grants Commission) 也藉由教育「社會思想者」,提供必要的內部支援,以「符合印度現在、未來的需要和抱負」。佛陀與阿育王之後千餘年,在普納大學,佛教成為瞬息萬變的現代印度中一個不斷增長的部分。「欽哲訪問學者」將帶來跨文化的學術交流,以增益重要的學院志業。
普納大學的巴利語文學系,位於西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 的文化重鎮(孟買是該邦的貿易重鎮)。在「推廣巴利文和在大眾中傳揚世尊既科學又理性的教法」之任務中,該系快速發展。許多巴利文語系的學生是已故的安貝卡博士(Dr. B. R. Ambedkar) 之追隨者。安貝卡博士是一位社會改革家與政治家。1956年,他率領了四十萬群眾從緬甸比丘 Mahasthavir Chandramani 皈依三寶,後者是當時印度最資深的佛教僧侶。
2006年四月,為紀念佛陀入滅2550週年,普納大學巴利語文學系成立。該系的迪歐卡教授自幼失明,他以致力於學術成就和社會改革來領導全系。該學系的學術追求是有目共睹的。舉例來說,近來迪歐卡教授協助創建了巴利文-梵文-藏文字典,並附有英文解釋。該學系經濟窘困的學生比同校其他學系還要多,系上提供認證文憑,如社會工作者、治療師、翻譯者、老師等等,以助學生將所學貢獻於社會。除此之外,迪歐卡教授也協助創辦數項佛教文獻翻譯計畫,將文本從巴利文翻譯為印度方言。
該系提供大學部與研究所課程,包括巴利文與佛學研究的碩博士課程,也提供「大乘佛教應用心理學與倫理學」以及入世佛教(Socially Engaged Buddhism) 的文憑課程。仁波切指派宗薩欽哲確吉羅卓佛學院的堪布秋映多傑(Khenpo Choying Dorje) 到該學系執教心理學和倫理課程。該系現在開設巴利文與梵文課程,校方希望在近期之內能提供藏文與中文課程。
欽哲基金會和普納大學現在正合作完成一項欽哲基金會的訪問學者計畫,以贊助一位資深學者與該系師生進行合作研究,協助目前進行中的各項計畫,並開設特定課程。「我非常歡喜並且深深感謝欽哲基金會,特別是宗薩欽哲仁波切,他是一位真正的善知識(kalyanamitra),提供如此慷慨的贊助。」迪歐卡教授表示:「我很確定這項合作計畫將有助於培育新一代全心投入、素質優良的學者。」
迪歐卡教授表示:欽哲基金會的護持能夠顯著地增益他的志業──建立一佛教教學、研究與學習的進階中心,以為普納大學的學生和全印度提供學術和文化的豐沛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