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王后 阿禧彭措雀登旺秋

不丹護法王后,一個奉獻與領導力的傳統

從山頂俯瞰青翠的河谷。

「不丹王室向來以大力護持佛法的傳統著稱於世,特別是歷代的皇后。其中以阿禧王嫫殿下 (Ashi Wangmo)、阿禧彭措雀登殿下 (Ashi Phuntsho Choden),以及目前的皇太后阿禧格桑雀登 (Ashi Kesang Choden) 最為殊勝。她們三位在整個不丹奠定了護持佛法的傳統。不丹寺廟裡的黃金酥油燈,幾乎都是由他們三位所供養的。回首我對阿禧彭措雀登王后的記憶,很難想像那些往事能夠重現。當時的場景實在是太特別了。我那時只有八、九歲,通常和她在一起的時候,我的祖父、十六世大寶法王、頂果欽哲仁波切、邦達堪仁波切和前世的康楚仁波切也大多同時在場。我兒時對她的記憶是她在吃檳榔絲,因為她年邁的牙齒咬不動整顆檳榔,侍者會為她將檳榔仔細切好。但她看起來還是那麼地優雅。」

——宗薩欽哲仁波切 談阿禧彭措雀登旺秋王后

阿禧彭措雀登 (1911-2003) 在1925年芳齡十五歲的時候,和不丹的第二任國王吉美旺秋結婚。他們是表兄妹之間的聯姻,因為他們具有旺秋王室相同的教法傳承,傳承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伏藏師貝瑪林巴 (1450-1521)。阿禧彭措雀登是當今王后傑尊貝瑪父親的同父異母姐妹,也是第五世不丹國王吉美格薩南嘉旺秋的曾祖母。(傑尊貝瑪和吉美格薩南嘉旺秋的婚禮在2011年10月舉行。)

不丹的貴族史一向是由神聖預言、伏藏發掘和蓮師加持緊密交織而成。不丹第一位王后阿禧稱度拉嫫是非常虔誠的佛教徒,也是布姆塘地區 (Bumthang) 唯一可以戴上耶喜措嘉手鐲的女子。第二位王后阿禧彭措雀登也同樣地虔誠。由於不丹政府致力於促進和保護當地文化,同時也企圖與現代世界接軌,阿禧彭措雀登王后便成為將佛法帶出不丹,進入到印度和尼泊爾的重要人物。當她的丈夫吉美旺秋在1927年即位成為天龍嘉波國王時,她即成為護法王后,負責宗教、王室和社交活動。

阿禧彭措雀登所受的貴族教育,使她知道如何管理不丹境內的布藝和土地房產。她是位善良能幹、心胸開闊和慷慨大方的王后,她能在內心與外在世界之間優雅自在地穿梭。1928年王后生下不丹第三任國王吉美多傑旺秋。她讓王子從小學習英語和印地語,目的是為不丹擴大參與的外交事務做準備。之後阿禧彭措雀登沒有再生小孩,生活重心只專注在佛法和國事上。

王后在位期間,不丹和印度的關係變得緊密相連。她在1934年隨丈夫到加爾各答。在整個冬天裡,她參加了當地各項比賽、宴會、電影和即興的射箭比賽。到了春天,她便單獨前往尼泊爾朝聖。

回到不丹,王后以幽默和溫暖的方式款待英國外交官。一名官員的妻子在文章中寫到與王后交換禮服的故事:「我看起來非常巨大粗壯……然後,我為殿下打扮,讓她穿上我的衣服、絲襪、帽子和鞋子。因為我的衣服比她的單薄很多,她一定覺得非常寒冷,但她還是很高興。」

另外有文章提到她作為一位女性、母親和妻子的許多軼事。她的媳婦阿禧格桑雀登旺秋在「向亞伯特‧克雷格博士致敬」一文中提到,她在1954年懷孕的時候,在廷布等待西醫和她自己的母親爬山涉水來幫助她生產。她說:「我的寶貝女兒提早降臨了,於是母后彭措雀登和她的侍者還有彭穹醫生為我接生。」

阿禧彭措雀登王后於1952年在印度時,她的丈夫吉美旺秋國王死於心臟病。阿禧格桑雀登旺秋在她的文章裡寫道,「1952年3月在印度卡林邦,我們驚聞二世吉美旺秋陛下在貢噶饒丹皇宮駕崩。三世國王吉美多傑旺秋和母后彭措雀登得知消息後,大為震驚和悲痛……母后和我前往協助皇家火化儀式。」

後來阿禧彭措雀登王后的日常王室活動,漸漸被廣大的佛教事業取代而隱沒在歷史記錄中。終其一生,她接受來自竹巴噶舉、噶瑪噶舉、敦珠、貝林和寧體傳承各大仁波切的教法、灌頂和教傳。

不丹英語日報Kuensel在她的訃文中指出:「她所培養出根深蒂固的靈性,成為她負以己任的基礎;阿禧彭措雀登在維持和加強不丹豐富的佛教文化遺產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她建立了宗教機構的傳統,創設靈性學習中心,並保留豐富的雕塑畫像,形成了不丹的宗教歷史的核心。」

阿禧彭措雀登王后在她20多歲的時候,重新裝修了不丹古傑寺 (Kurje Lhakhang)。古傑寺是蓮師聖地,蓮師在公元746年征服當地的惡魔後,留下他身體的印記。她也恢復了古傑寺的蓮師八變 (Guru Tshengye) 圖壁畫。後來王后還委託寺院製作釋迦牟尼佛的畫像、彌勒菩薩、伏藏師貝瑪林巴、佛陀和他的弟子,以及蓮師的雕像。

她的兒子吉美多傑旺秋在1972年死於心臟病。王后在1974年為了紀念他的兒子,並為了不丹的福祉,在首都廷布建立不丹國家紀念佛塔。(想了解更多有關吉美多傑旺秋國王的事蹟,請參閱偉大護法系列。)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的父親────聽列諾布仁波切,在他父親怙主敦珠法王指導下,擔任紀念佛塔的首席設計師。不丹國家紀念佛塔以密宗圖像而富盛名。

阿禧彭措雀登王后也委任建造許多在印度和尼泊爾的佛塔和寺院,並贊助數以千計的宗教典籍和罕見曼荼羅微型圖的印刷和流通。她還發起不丹國家圖書館計畫,該圖書館於1967年成立,專門收集和保存重要的佛教和世間法典籍;她還設立了三個禪修中心和佛學院。

王后對佛教的承諾源自她虔誠奉獻的精神。她曾於1955年在湖邊安營扎寨,一晚她夢見一個用鮮花和絲巾裝飾的女孩,手上拿著一碗牛奶,口中唱著歌,歌詞一開始是:

敬獻此曲究竟皈依之三寶
我於其它更無依靠處

接下來這首歌透露了第九世崗滇祖古 (Ninth Gangteng Tulku) 轉世的地理位置。在夢中聽到這首歌之後,王后告知崗滇的僧侶,可在不丹中部曼德河的源頭處找到轉世祖古。後來大圓滿瑜伽士波洛堪布仁波切 (Polo Khenpo Rinpoche)、怙主敦珠法王吉扎耶謝多傑 (Jigdrel Yeshe Dorji) 和嘉旺噶瑪巴法王,認證了崗滇祖古無誤的轉世,他是貝瑪林巴身金剛之化身。

阿禧彭措雀登晚年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廷布的德千卻林皇宮閉關。數以百計的酥油燈在王后的佛堂閃耀著光芒。

阿禧彭措雀登王后在2003年以92歲高齡辭世,「成千上萬的人在公路兩旁列隊致哀,從廷布到布姆唐,沿途民眾都在頂禮、祈請、焚香和供花,許多人都淚流滿面。」大寶法王也加入了國際政要、僧侶和喇嘛的人群中參加她的葬禮。西藏行政中心在寫給她孫子吉美辛格旺秋的慰問信中寫道:「陛下的一生涵蓋了不丹的現代史。」這就是為什麼她受到人民的愛戴,並認為她為建設穩定和平、文明富裕的不丹貢獻良多。慰問信中接著寫道:「這是一個不丹後代子孫需要珍惜和發揚光大的傳統。我們與國王陛下和不丹人民,一起悼念這個偉大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