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保存
欽哲基金會護持致力於保存藏文、巴利文、梵文及其他亞洲語言之重要佛教文獻的組織或個人。其中許多文獻不僅包含佛陀的教法,也記述了例如形上學、倫理學、哲學、心理學、醫學、詩歌、藝術等諸多不同主題的豐富歷史細節。
欽哲基金會護持文獻保存方面的三大機構:
藏傳佛教資源中心(TBRC)
藏傳佛教資源中心(Tibetan Buddhist Resource Center)的工作是最佳範例,彰顯出欽哲基金會對於理想合作夥伴的贊助能够産生非凡的影響。藏傳佛教資源中心懷有廣大、獨特的願景,即以數位形式保存藏人的文獻,並透過具體可行的目標實現此願景。其工作對佛教未來産生的深遠影響,已經遠遠超過初創時期的設想範疇。該中心在1999年至2014年之間掃描超過18,000函文獻(950萬頁),持續為公衆提供在線和離線都可閱讀的數位檔案,並且開發出一個穩健的工作模式,適用於任何一種語言、任何一個主題的文獻保存。
琴恩·史密斯在1999年創立藏傳佛教資源中心,以收集、保存、整理、數位化並傳播藏文文獻,造就出一個獨一無二的現代數位圖書館。這是一個無與倫比的龐大收藏,收集擁有1,300多年光輝燦爛歷史的各類藏文文獻,不僅包括哲學和宗教論典,還包括如傳統醫學、占星術、天文學、煉金術、藝術、歷史、地理、傳記、文法、民俗文化、詩歌等各項領域的著作。
藉由最新的數位科技,藏傳佛教資源中心協助確保這個世界的珍貴智慧遺産不會遺失,或因政治、社會、天然災害等因素被破壞,而能保存至未來世代所共享。欽哲基金會致力於護持藏傳佛教資源中心的工作,並延續其創始人琴恩·史密斯的遺業。
貝葉基金會
欽哲基金會護持由彼得·史基林教授主持的「貝葉基金會」(Fragile Palm Leaves Foundation) 保存計畫。這是一個位於泰國曼谷的非營利組織,其目標是保存古老的巴利文佛教手稿,並提供世人使用。
除了巴利文手稿,此計畫還收藏其它數種東南亞語文的手稿,例如緬甸語、撣語(Shan)、泰國亢語(Tai Khun)、泰國傣仂語(Tai Lue)及緬甸孟語(Mon)等。這些手稿有多種形式,主要是書寫在貝葉上,但也有書寫在紙上或其他材料。欽哲基金會獎助金資助貝葉基金會的日常運作。
欽哲藏傳佛教文獻研究中心
德國漢堡大學亞非學院印度學和藏學系於2011年成立「欽哲藏傳佛教文獻研究中心」。在多吉旺秋教授的領導下,該中心致力於以佛教爲主的藏文文獻學術研究,主要目標是增强藏傳佛教文獻研究、增進該領域的學術交流,以及促進歐洲、北美、亞洲等地研究人員和學生之間的合作。
仁波切的願景是藉由欽哲基金會的事業,促進對佛教文獻傳統的研究,此願景深深啓發了漢堡大學印藏學系的藏學教授多吉旺秋。多吉旺秋教授表示,「漢堡大學欽哲中心與欽哲基金會宏大的目標與工作規劃架構非常契合。這個中心不僅在歐洲,乃至在全世界,其學術焦點、形式和功能都是獨一無二的。這是對宗薩欽哲仁波切的願景和事業真正的致敬。」多吉旺秋教授描述欽哲中心是一個「對藏文(以佛教爲主)文獻進行縝密研究的堅强堡壘,其目標是要精確地瞭解藏傳佛教哲學和西藏豐富的知識歷史。」
「欽哲基金會推廣原始語言文獻的深入研究。儘管人們對於正念等佛教概念的探討和護持日益增加,但卻更重視其在相對上的正面效果,例如减壓或控制憤怒等,因而經常淡化甚或脫離了佛教基本的四法印見地。護持嚴謹的學術研究,使佛教這個智慧傳統得以完整保存,非常重要。」
「藏傳佛教資源中心與欽哲基金會的合作,是維持我們組織健全的關鍵之一。欽哲基金會不僅提供財務支援,也協助我們的管理與策略規劃。大家應該要知道,欽哲基金會不僅挹注經費,也提供人力資源給我們。欽哲基金會執行長陳季佩 (同時也是藏傳佛教資源中心董事會成員) 和策略規劃專家洪王德璋對於我們的策略規劃與測量指標制定,至為重要。從那時起,我們開始匯報組織的重點工作--處理龐大數據。現在我們知道應該如何大規模地推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