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meo 上觀看 欽哲基金會宗薩欽哲仁波切的寺院事業」之影片。
(Vimeo: 點擊畫面下方播放工具列右側的CC按鈕可選擇繁體中文或簡體中文字幕)
這個視訊介紹宗薩佛學院的簡史,以及仁波切如何成為一千五百位僧人的護持者,同時也包含仁波切早年生活的簡要寫照。

德格宗薩寺

西元七四六年,在一個可以俯瞰德格 (發音「德給」) 康傑谷地的崖角上,一位苯教喇嘛興建了宗薩寺。德格是位於中國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一個縣,長江 (在德格區稱為「金沙江」) 把康區與藏族自治區分隔開。在一千三百年的歷史中,寺院附近的村民,既是虔誠的修持者,也是宗薩寺最早的護持者。宗薩寺在多年來經歷許多變化,仁波切說:「宗薩寺最先是苯教的寺院,然後是寧瑪,近晚時則成為一個重要的薩迦法座。」

宗薩寺是蔣揚欽哲旺波和蔣揚欽哲確吉羅卓的主要法座,是利美運動 (不分教派運動) 的起源地。他們共同發願在寺院下方的谷地建造一座佛學院。蔣揚欽哲旺波預言,若在此處興建一個學習中心,眾多偉大上師將到此傳授教法。

「這是真實不虛的。」仁波切說:「蔣揚欽哲確吉羅卓身為蔣揚欽哲旺波的轉世,通常轉世會試著圓滿前世的事業,因此,欽哲確吉羅卓著手成立佛學院。此舉對於薩迦、噶舉以及寧瑪傳承而言,都是很大的轉捩點。特別是在東藏地區,學習經論已經式微,大家只關心儀式而已,許多人甚至沒有聽過《入菩薩行論》或者《入中論》。」

在全盛時期,寺院有二十三處廳殿和許多隱修廬與閉關區。蔣貢康楚、秋吉林巴和欽哲旺波的利美藏書,廣泛地收集不分教派典籍,讓僧人或其他人得以研習佛教的八大教派。這個廣藏珍貴典籍的豐富藏書,以及宗薩寺院的主要部分,在1960年代幾乎全毀。1983年,寺院在宗薩欽哲仁波切的指導下重建。

從宗薩佛學院,要旅行三天才能抵達最靠近的大城市:成都;或者在氣候和路況條件允許下,要旅行兩天才能抵達一個中等規模的城鎮。雖然這在運輸上很不方便,但由於處於偏遠地區,宗薩谷地反而成為研習與修持佛法的理想地點,因為可以免於分心散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