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哲基金會欣喜地宣布,香港中文大學茅宇凡為2016年欽哲基金會「傑出佛學博士論文獎」得主,他的論文主題為「後期印度佛教哲學中關於外部對象實在的爭論」(A Debate on the Reality of External Objects in Late Indian Buddhist Philosophy)。欽哲基金會每兩年提供8000美元獎金,授予最近兩個學年在中國、香港或臺灣的最佳佛學博士論文。論文必須是佛學相關主要語言的原創研究,並且應可顯著提昇我們對其研究主題或佛典之了解。
茅宇凡的論文符合上述兩個目標。根據評審委員薩爾吉(Saerji)教授的說法,「此論文包括了清晰的闡釋、深入的分析和翻譯注釋,並確實對於我們在後印度佛教哲學的理解方面有其貢獻。」此論文著重在兩份文本:妙護(Śubhagupta)所寫的《成立外部對象論》(Bāhyārthasiddhikārikā),以及寂護大師(Shāntarakshita)和其弟子蓮花戒論師(Kamalaśīla)所論著的《攝真實論疏》(Tattvasaṃgrahapañjikā)的《考察外部對象品》(Bahirarthaparīkṣā)。
「強化大學層級的佛學研究是佛教在世界存亡的關鍵。佛學的學術研究是未來佛學研究和實踐的安全保證。」
— 宗薩欽哲仁波切
欽哲基金會終身成就獎得主及評審委員法光法師,強調茅宇凡扎實的學術研究和研究方法,他說,「此論文研究相對棘手的主題,包含佛教的認識論和本體論的論證。它以可靠的原始梵文和藏文資料為基礎,並查閱日文和英文的二手資料。」
欽哲基金會在歐洲地區也提供類似的論文獎項。我們歡迎在歐洲(包括英國)設有佛學研究或宗教研究博士課程的公認機構,提名於2014-2015或2015-2016學年提交和/或考核通過的博士論文申請此項獎學金。申請時間為2016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
這是第二篇獲得亞洲區欽哲基金會「傑出佛學博士論文獎」的論文。第一位得主是國立臺灣大學趙東明博士。若情況允許,獲獎者將受邀至欽哲基金會安排的機構進行有關其論文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