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德之城」,豐富印度佛教學者之見聞

DSC_4828普納市 (Pune) 原名浦尼亞-那嘎利 (Punya-nagari),意即「美德之城」。普納位於印度的馬哈拉施特拉邦 (Maharashtra),是全印度百分之七十佛教人口居住地,在教育、社會變遷與靈性方面有豐富的歷史。九年前,因幾位印度學生發願要完成仁波切復興印度佛法的願景,欽哲基金會開始與普納大學建立起夥伴關係。

「世界創意學習中心基金會」(「創學基金會」the World Centre for Creative Learning Foundation)是一位於印度普納的藝術治療及教育非營利組織。2008年,該基金會的成員們到不丹拜訪仁波切,那次會面啟發了基金會的成員們──他們全都是印度公民,正踏上重新發現佛陀之道的旅程。他們對於佛陀的甚深智慧和教法在印度人們的心靈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重視榮格、佛洛伊德、馬克思和其他西方哲學思想的教育制度,感到非常悲痛。而當許多偉大的印度哲學思想和傳統,因為印度大師和教師們的消逝而凋零殆盡時,這些印度學生對於藏傳佛教上師仍然忠實地保存那爛陀傳統,深為感動。這些學生認為,對印度人來說,從現存的傳承上師們學習佛法刻不容緩,如果印度人忽視了如此珍貴的機會,將是極大的損失。

2010年,這群學生創立了一項名為「心的學習」的計畫,其願景是將印度現存的佛法傳統提供給所有人。學生們發願要協助在「美德之城」普納,將仁波切現有傳承的教法建立起來。

學生們在孟買向仁波切表達了他們的願景,仁波切也給予他們鼓勵,並接受其邀請前往普納教授佛法,同時與薩維徹拜‧福雷‧普納大學(Savitribai Phule Pune University) 巴利語文學系的教授們見面。在這些初步會面之中,大家提出聯合課程以及欽哲基金會設立訪問教席的想法;仁波切主動鼓勵並提供欽哲基金會的財務支持,以贊助這些計畫。

欽哲基金會在普納大學創設訪問教席,並於2015年首次開設訪問教席課程。普納大學的夥伴關係從此開花結果,該系所也正蓬勃發展中,過去兩年裡提供各項課程和系列講座,並且主辦閉關及贊助佛教歌曲、舞蹈及藝術的創作。欽哲基金會與普納大學充滿活力的夥伴關係,是印度持續拓展「佛法文藝復興」的肥沃土壤,利益著許多印度人和非印度人。

icon_slides_only

照片瀏覽:觀賞活動記錄與課程相關訊息

 

本文由「創學基金會」創立者之一的祖賓.巴沙拉 (Zubin Balsara) 所撰。祖賓目前為該計畫的執行長,著有《歌謠、科學與心靈》一書,同時也是鼓手和熱誠的音樂教育者,目前擔任欽哲基金會印度計畫委員會的行政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