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藏文大藏經木刻印刷貝葉 (攝影者:原人)

漢譯計畫之緣起

能夠以自己的語言直接閱讀佛陀的話語是眾多佛弟子的心願,因此譯經是一件非常殊勝的功德。2010年宗薩欽哲仁波切開始推動將藏文《大藏經》翻譯成各國語言的【八萬四千 • 佛典傳譯】計畫,透過許多功德主的支持與贊助,此項計畫成功地將不少非常重要的佛典翻譯成英文,並於2013年成為獨立的非營利機構。欽哲仁波切希望【八萬四千 • 佛典傳譯】能繼續朝著將藏文《大藏經》全部翻譯成英文的願景邁進,這是一項非常浩大且重要的工程。

雖然相較於英譯佛典而言,漢文《大藏經》已經收錄了非常豐富的經論,然而由於譯經年代的差距,藏文《大藏經》保留了許多漢文《大藏經》中沒有的珍貴經論。將這些原典全部翻譯成漢文一直是歷代漢藏譯者努力與期盼完成的佛行事業。

雖然從宋元明清以來,就已經有譯師陸續將藏文佛經譯為漢文,但為數不多。宗薩欽哲仁波切深感延續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希望欽哲基金會能承擔起這項繼【八萬四千 • 佛典傳譯】之後另一項宏偉的譯經事業 ——【藏傳佛典漢譯計畫】,一方面培養譯經人才,一方面將這些缺譯的經典翻譯成漢文,以利益漢地的佛弟子們。

試營運階段:層層把關 盡善盡美

欽哲基金會從2017年春季起開始推動【藏傳佛典漢譯計畫】的試營運計畫。雖然我們暫無古代譯場的規模,承蒙試營運計畫主持人蕭金松教授與多位資深委員這一年來為這項計畫付出的心力,我們成功地完成了此次試營運計畫的各項目標,也汲取了許多寶貴的經驗。目前共譯出了十九部經論,共一百八十九面的藏文貝葉。

此次的試營運計畫不僅有了解佛學義理、漢藏雙語皆能通達的譯者,還有藏族學者以口述經論或閱讀審查的方式來為我們確保譯文如實地表達了藏文原典的佛學義理,最後我們還有願意為譯文潤色的漢文佛典文學專家。雖然這樣層層把關的工作流程相當費時,但我們相信如此才能讓佛典翻譯盡善盡美。

此外,我們也學習到了佛典翻譯計畫需要考量的諸多問題,例如譯文文體應該使用傳統佛典的通俗文言或是現代漢語?名相的翻譯應該採漢譯經典常用的音譯或藏文佛典慣用的意譯?能為佛典翻譯審查的委員們大多身兼數職,可以投入的時間相當有限,我們該如何掌握審查進度並有效地與譯者進行溝通? 對於這些問題的省思與討論,都將成為我們推動下一階段計畫時的參考依據。

圖片:玄奘譯經圖

第一階段之目標

目前我們將【藏傳佛典漢譯計畫】正式推動後的第一階段目標設定在完成翻譯《甘珠爾》中漢文《大藏經》沒有收錄的顯宗經典(約5162面藏文貝葉,詳見圖表1),以及部分重要的《丹珠爾》論典。我們將以獎助翻譯的方式公開邀請翻譯團隊來申請他們希望翻譯的佛典,有意參與的譯者請持續關注相關消息。

圖表1:藏文《大藏經》中尚未翻譯成漢文的數量 (面)

希望屆時能邀請到更多有志之士投入此譯經計畫,也歡迎十方大眾捐款護持此項意義非凡的【藏傳佛典漢譯計畫】。

百年大計任重道遠:人才培育刻不容緩

透過這次的試營運計畫,我們也深深地認知到漢譯人才的短缺。一位佛典譯者的養成,一個翻譯團隊的建立,不僅需要時間,也需要經驗的累積,更需要前輩的帶領。如果我們希望在一百年內將所有缺譯的經典翻譯成漢文,我們不僅需要至少十五個非常優秀的翻譯團隊全心投入,還需要有能力擔任審查與潤稿工作的專職人員。因此,翻譯人才的培育實在刻不容緩(詳見圖表2)。

圖表2:翻譯《甘珠爾》與《丹珠爾》缺譯經典所需時間 (年)

欽哲基金會分別從2014年與2015年開始與‘法鼓文理學院’和‘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合作翻譯人才培育計畫,除了增設與藏文佛典翻譯相關的各種課程外,也提供獎學金讓有心學習的學生可以選修更多與藏文佛典相關的課程。

圖片: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2018年翻譯人才培訓計畫成員

此外,我們也提供藏族學者學習漢文佛典與中文的機會,期盼這些學者未來能成為譯經計畫主要的藏文佛典顧問,以延續往昔印度佛學大師與譯者密切合作的工作模式。但願不久的將來,我們將有更多的生力軍可以投入【藏傳佛典漢譯計畫】的百年工程。

圖片:密集藏語課程

2014年3月,仁波切對【藏傳佛典漢譯計畫】的重要性做了簡要的開示。觀看完整演講,請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