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8日,宗薩欽哲仁波切在印度普納大學(Pune University)的巴利語文學系教授龍樹菩薩的《七十空性論》──關於空性的七十個偈頌。仁波切的開場致辭如下:
今天來到這座城市,特別是這所大學,我十分欣喜。我認為普納是印度的智慧、論理和學習之場域。作為佛陀的追隨者、以及龍樹菩薩的仰慕者和弟子,我很高興能夠在印度此地跟大家分享一些龍樹菩薩的深奧偈頌。在普納大學的主辦支持之下,與其他現代學府不同,我們以非常古典且悠久的印度傳統方式開始教授。這是很稀有的,因為現代的大學通常傾向於認為:如果要學術化,那麼就必須是無神論者;又由於某些原因,佛法落入了宗教領域而非哲學範疇。因此,我們身處大學學院,卻在此處唱誦、祈禱,以花環裝嚴布置佛陀的雕像,而我坐在像這樣的法座上,這是非常獨特的,這些都是印度文化傳統中非常珍貴的一部份。
我想要提醒我們所有人,尤其是已經受了皈依戒和菩薩戒的人,要生起菩提心來聽聞這個教授。不只是為了你的碩士論文或博士論文、不只是為了增長你的知識,也不是只是出於好奇心──感到好奇,這當然是好的──但對於佛教徒來說,我們能夠生起比這些更好的動機,也就是增長智慧以利益有情眾生的動機,來聽聞、思索以及討論這些空性的教法。如果你能以這種動機來聽聞佛法,那麼我想,你會聽到一些很不同的內容。而且以這樣不同的方式來聽聞,你也能以不同的方式來應用這些教法。這不只是滿足你對佛教知識的渴望,而是能夠擴展你的視野和心胸,讓你的慈心、悲心和良善,永遠不會倦怠。如此一來,你也不會成為自己慈悲心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