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哲聚焦
2020年12月

為無常作準備
上圖:菩提迦耶的普提樹葉,攝影:帕武
仁波切談欽哲基金會的解散議案
自欽哲基金會成立以來,我們一直深思它將遺留下來的影響,以及在將來在仁波切離開以後,該如何分配我們的資源。這並不是一件我們樂於思維的事情,但無常的真諦令我們不得不這麼做。仁波切一直強調慷慨和全心全意供養的重要性,而欽哲基金會同仁一直秉持這種精神,發願以精進和覺知,令一分一毫的供養都不致浪費。這種思維模式造就了解散議案,而我們亦致力善用所得供養創造最大效益。
那麼基金會備有這項解散議案實際上是什麼意思呢?這項議案的主要目的是規定了在仁波切不能再領導基金會之時,基金會將會解散。這份文件亦描述了將如何運用餘下的資產。仁波切和欽哲基金會董事局在每年的董事會議都重新審視、更新和批核該議案。
我們得知有些朋友對於欽哲基金會將在仁波切離開後解散而感到詫異;很多護持者期望基金會恒久長存,傳承仁波切的志業。因此我們相信有必要對此項解散議案作出解釋。
仁波切提出解散議案,這本身就是個教法,讓我們認識無常,且同時為無常做實際準備。事實上,我們持續發願既能接受現況、全力以赴,但不執着結果,並放下對名聲或被人銘記的期盼。解散議案的存在就是為了無法預期的事情作善巧和切實的準備。一如許多人訂立了遺囑和遺產計劃,基金會亦如是作了準備。
解散議案的出現並不表示基金會要縮減規模。事實上,相反地,我們正全力有效地運用現有資源,而且我們應該把目光放在更廣更大的事情上。欽哲基金會所進行的一切項目,都代表仁波切任重道遠的事業的不同面向──由佛典的保存和數位化,到各項翻譯計畫、以至設立佛學永久教席以及開創兒童佛學課程等等。這些計畫將會延續一段很長的時間。在仁波切的帶領下,仍然有許多事情是我們需要和能夠做到的。
仁波切認為清楚解釋解散基金會的原因是重要的。在這段錄影當中,仁波切談論為何欽哲基金會將會在失去他的督導時解散、以及如何確保進行中的計畫能夠持續為後世發揮最大影響力。
琳恩·麥克雷迪教育基金宣佈正式成立
2015年,宗薩欽哲仁波切的一位澳大利亞弟子琳恩·麥克雷迪在親友和同修的陪伴中去世。 因為意識到生死不可避免,她於生前已經寫好遺囑。2016年中,欽哲基金會獲悉本基金會是該遺囑中絕大部分財產的受益人。琳恩贈予欽哲基金會的捐贈甚為慷慨,她對基金會工作的信任讓我們深感謙卑。
自琳恩逝世以來,我們經常憶念她,並時常與仁波切討論如何能夠最好運用這份不可思議的禮物,以及圓滿琳恩希望支持佛法未來的願望。經過一再考量,我們很榮幸地宣佈成立琳恩·麥克雷迪教育基金,該基金旨在支持澳大利亞的佛法教育工作,以助基金會在此重要領域開展更多的工作。

琳恩·麥克雷迪教育基金將在澳大利亞提供佛學研習和修持各個層面的支持,包括與大學的合作,兒童教育,佛教研習獎學金以及個人修持獎助金。因為的琳恩遺贈,令欽哲基金會可以幫助更多人。 我們預計其影響力將是巨大的,此舉將會利益更多眾生。 我們將此所有功德迴向給琳恩及其家人。

分享福德
「將我們的遺產贈與欽哲基金會以利益所有眾生。」
「要麼豁出去,要麼乾脆回家洗洗睡。」可說是我們的格言。志氣小便成就小,立大志則成大事,這無非是因果,而且最終成果可以大得遠超想像。 因此最近在成立信託的時候,我們決定將大部分遺產留給欽哲基金會——因為我們打從心底深處相信,這是利益所有眾生的最佳途徑。我們確知無疑,這些資源會被有效利用,在未來守護佛法。
沒有什麼能比佛法賦予更大的加持丶更大的財富和更大的力量——因為佛法既是實相本身,亦同時提供了確鑿不移的法門讓我們真真實實的丶每天一點一滴的去體證實相。我們祈願一切眾生都擁有這種快樂丶免於痛苦,具足喜悅和平等捨。
我們祈願這微不足道的供養會帶來無窮的利益——因為這就是慈悲的本質。我們贊嘆仁波切的願景丶以及奉獻時間和才能為欽哲基金會努力的所有人——這多麼令人深受啓發!
我們亦安排了將部分遺產獻給蓮心基金會,希望借由這善巧的方式和相對即時的機制開展大願。我們必須承認自己仍未戒掉需要即時滿足的癮頭。
我們希望在有生之年,減少花費金錢去購買那些只能令自己開心五分鐘的東西,而是將錢財用作經常性捐款,令貧困地區的女孩子有機會接受教育丶並且為她們提供更多單車,讓她們能夠即刻改寫自己的命運。
—— 來自美國舊金山灣區的匿名捐款人夫婦
其他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