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哲聚焦
2021年4月
本期內容提要
- 欽哲基金會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捐贈設立其第四個永久佛學教席。希大教授埃韋塔·舒爾曼(Eviatar Shulman) 與我們分享他對於設立此具里程碑意義的教席的看法,及該教席對於以色列及全球佛學研究的影響。
- 仁波切談論為何在大學捐贈佛學永久教席以及他與博士研究生關於佛學研究的對話。
- 欽哲基金會正式啓動「赤松王獎助金」,一項旨在支持各種心理及精神堅韌力和復原力的專項獎助金,現已開放申請。

標題圖片:希伯來大學校園一景。圖片來源:希大網站。
欽哲基金會在以色列希伯來大學資助設立劃時代的佛學教席
「學術界是人們認真地,科學地觀察外在世界,內部世界以及秘密世界的領域,我對此十分贊賞。這是對待事物應有的方式, 這也與佛陀的話語相符,佛陀教導我們永遠不要不經過驗證就冒然接受他的教義。你必須對它進行分析,驗證,有所體驗以後再做決定。」 .”
— 宗薩欽哲仁波切

仁波切在耶路撒冷旧城的哭墙前念诵《金刚经》,2018年6月
The 「哭牆」(也稱為西牆)是猶太人古老的聖地。現存的哭牆為聖殿山第二聖殿護牆僅存遺址的一段,它對於猶太教徒和穆斯林教徒有著同等神聖的地位。穆斯林教徒稱聖殿山為 「al-haram a-sharif」(阿拉伯語,意為「尊貴的聖所」)。聖殿山與傳說中耶穌被埋葬的地方——基督教聖墓教堂僅幾步之遙,而距離耶穌背負十字架行至受難地的「苦路」(拉丁語:Via Dolorosa)大街也只有很短的步行距離。
「當我第一次受邀來希伯來大學時,他們請我講講禪修,這讓我頗為訝異。」
「當我第一次受邀來希伯來大學時,他們請我講講禪修,這讓我頗為訝異。」仁波切在談論2018年首次受邀來到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時這樣說道。當時,仁波切在該校進行了一系列禪修和佛法的開示,以此緣起,為基金會開始支持該校佛教的研究播下了種子。接下來的兩年間,基金會與希大順利開展初步護持工作,欽哲基金會董事會更於2021年1月核准一項永久教席捐贈資金,用於在希伯來大學設立佛學永久教席。
此佛學新教席的設立改變了整個格局。不僅確定了佛學研究的成熟領域地位,同時也為能在不久的將來在希伯來大學進一步建立一個佛教研究中心奠定了基礎。
希伯來大學位於以色列的聖城耶路撒冷,該城坐落於充滿衝突的中東地區,且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一神教的聖地所在。目前,該校開設了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東亞研究中心,我們希望通過努力,使佛學研究也能夠在這方土地上,在哲學和宗教思想研究的領域佔據相當的主流地位。

以色列佛學研究的劃時代發展
撰文:埃韋塔·舒爾曼教授以色列希伯來大學宗教研究系和亞洲研究系高級講師
這是一個非比尋常的時刻。在欽哲基金會的慷慨資助下,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這所在以色列土地上最古老的、最為傑出之一的學術機構,設立了一個全新的欽哲佛學研究教席。 這是以色列的大學機構中首次設立關於佛學研究的永久教席,此舉標誌著本國佛學研究目前及將來的發展進入了一個重要階段。
希伯來大學在宗教研究方面擁有悠久而卓越的傳統,不僅在一神論傳統的研究方面引以為榮,而且在亞洲宗教研究方面也享有盛譽。該校聚集了數位全球著名的印度與東亞宗教研究方面的學者。近期剛退休的雅爾·本特(Yael Bentor)教授,是在西藏密續傳統和儀式研究方面享負盛名的專家,在大學教授佛學研究長達三十年之久。而即將接任她職位的教授也將是位藏傳佛教的專家。
世界上數十億不同宗教派別的人都會認同,以色列是聖地,耶路撒冷是聖城。 在許多方面來看,它是西方世界的宗教搖籃。雖然耶路撒冷在文化導向上偏於西方,但它在地理上卻位於亞洲。(從地理來看,中東是亞洲大陸的一部分。)如今,儘管政治邊界可能阻止了不同的文化交流,甚至還加劇了彼此的敵意,但我們仍有可能,而且必須繼續抱有希望和信念,相信人類能夠視彼此為朋友和盟友,在保持各自多樣性的同時,也能夠慈悲為懷,相互珍惜和信任。佛學研究無疑能為達成此目標做出貢獻。
尤其令人興奮的是,此教席的設立,令佛教的智慧與慈悲等教義有更大的機會在如此濃厚的宗教環境中傳播。在以色列,人們對佛法已開始有濃厚的興趣,而該教席的設立將增強以色列佛教團體的影響力,並且深化該國的佛學研究。
照片:舒爾曼教授
為何在大學機構捐贈永久佛學教席?
以下是2021年2月仁波切與一些博士生線上對話的摘錄
在當今現代社會, 特別是在西方,像是在歐美, 佛教的傳播是毫無章法的,經由披頭四樂隊、約翰·連儂, 像是Jai guru deva等等歌曲、迷幻藥等現象傳播開來。順帶一提,他們全都很好。作為佛教徒,我認為他們全都是菩薩。還有那些嬉皮士們,他們跑去尼泊爾找尋某種狂喜,卻撞見了偉大的大師們。但是我們這些喇嘛卻從未真正提供系統性的學習給這些人。所以我覺得像我這些喇嘛或許已耽誤了三、四十年,我們早應該像現在這樣做。因為我不知道人們對佛教的興趣還會持續多久。特別是在西方,潮流瞬息萬變,而且有時候一些潮流是挺嚇人的。
例如,在西方,人們對於禪修、正念有著某種浪漫情懷和興奮感。這讓我有些憂心,因為沒有學術研究,沒有中觀、量論或非二元性,就只是枯坐在坐墊上,那確實是在把佛法的精髓稀釋掉。因此我覺得,在西方佛教的守護者會是學者們,至少目前如此。
迄今為止欽哲基金會已捐贈的永久佛學教席

四所大學的校徽(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美國密歇根大學、德國慕尼黑大學和以色列希伯來大學)
希伯來大學的教席是欽哲基金會捐贈的第四個永久教席。
早前於2006年,我們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捐贈了第一個欽哲教席。該教職由傑克·道爾頓(Jake Dalton)教授擔任,他持續不斷地為佛教研究的蓬勃發展做出貢獻。
2018年,由唐納德·洛佩茲(Donald Lopez)教授發起的欽哲根敦群培藏傳佛教研究教席在美國密歇根大學成立。現由桑賽瑪·悟哲德(Sangseraima Ujeed)教授擔任該教職。
2020年,欽哲基金會聯合德國度母基金會(Tara Foundation)與德國慕尼黑大學藏學和佛學研究系簽定了設立佛學永久教席的協議。目前正在招募合適的候選人擔任該教職。
這四個佛學研究的永久教席,兩個教席設於美國,一個設立於歐洲,一個設立於中東。我們希望通過與這些傑出院校合作建立一個架構,從而加強佛學研究在學術界的長期地位。我們的下一個挑戰將是尋求在亞洲和澳大利亞設立教席的機會。
除捐贈教席以外,欽哲基金會還與全球30餘所大學合作,通過欽哲講座,欽哲佛學中心,贊助佛教語言老師,以及對學生的資助與獎助金,護持大學佛學師資及其相關項目。我們還將繼續擴展多項計畫,包括舉辦各種校園活動,以接觸更廣泛的受眾。
仁波切與博士生關於佛學研究的對話
「我認為,在語言和歷史的層面之上,佛學研究的重點,是見地 —— 不是冥想、不是行為、不是倫理、不是道德、不是儀式 —— 而是聲聞乘和大乘的見地。事實上,不僅僅是見地,更為重要的是建立見地的方式。」
2021年2月初,仁波切與欽哲基金會所贊助的一群佛學研究博士生進行了交談。此番對話開啓了旨在促進在欽哲學者社群之間進行智識交流的一系列研討會。此次與會者是來自於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美國亞利桑那大學、荷蘭萊頓大學,意大利那不勒斯「東方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澳洲悉尼大學和美國西北大學等全球共八所大學的佛教研究青年學者,由與會者之一的西北大學組織發起。仁波切和同學們討論了學術界對於佛學研究的影響;佛教史中關於佛教如何進入西方;語言在對於了知實相所產生的影響;建立見地等等話題。

其他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