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哲聚焦

2020年5月.

欽哲基金會2019年報

佛教兒童、文化佛教徒和未來的佛法傳承持有者

在本期的欽哲聚焦,我們將介紹欽哲基金會2019年報,其中包括仁波切於2019年12月在基金會董事會會議上的講話、執行長陳季佩的信息以及阿育王獎助學金計劃的重點內容。欽哲基金會今年已邁入第19年。

仁波切的話

摘自宗薩欽哲仁波切2019年12月在基金會董事會會議上的講話

欽哲基金會是幫助弘揚和保存正統佛法的平台。長久以來,我們關於弘揚和保存佛法的討論都著眼於研究和修持。當然,研究和修持非常重要,但此外還有許多其他考量元素。

舉例而言,廣布和保存佛法需要一群佛教徒。你可能知道,現今世上的佛教徒略少於5億。相對而言,數量並不多,而且佛教徒的數量在明顯減少,大概每10年減少2,500萬。 

儘管我們可能無助於擴增佛教徒的人口,但至少可以扶育那些已經是佛教徒的人們的孩童。那是非常重要的。思索佛法的研究和修持時,我們應當考量下一代的佛教徒。我們經常忘記這一點。

在西方,你們許多都通過知識研究和分析進入佛教。你們許多人也都有小孩,而你們的小孩可能像其他許多小孩一樣,最終所做的事會與父母的寄望背道而馳,但也可能不會—他們可能對父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親切。像是唐卡、酥油燈甚或父母冥想的景像,都會使他們潛移默化。我們必須關注這些世代的孩子們。這些因情感或文化因素成為佛教徒的人舉足輕重。

另外,佛法的弘揚和保存,除佛法本身,還有 tenzin ji chebu,這是藏語的說法,意指利益相關者或保存者,亦即從事保存和弘揚工作的人。

欽哲基金會雖然是一個相對年輕的基金會,但我們已做了不少工作,例如在學術界設立佛教教席、翻譯佛陀的話語、護持個別的修行人和學生。這一切當然都會繼續,但我們必須思慮佛法利益相關者或下一代的傳承持有者,還有對那些未必是智慧型或知識型、但與佛法有情感聯繫的佛教徒給予扶助。只要是佛教徒,還有孩子,我們都該護持。

欽哲基金會的北極星和指導明燈

我們的北極星無庸置疑是仁波切的珍貴指導,仁波切時常分享他宏偉的願景和視野。我們在此與大家分享三條來自仁波切的基本指示:

 

佛教護持

「我有一個願景:欽哲基金會將追隨過去偉大佛教護法王的腳步,如印度的阿育王和西藏的赤松德贊王。」

 

當代世界已不再有護法王,世界各地佛教的處境也備受挑戰。欽哲基金會的任務,是匯聚我們的資源,以各種方式在現代保存並闡揚佛法。

 

專注於教育 

「我們不建造寺院,我們培育人才。」

 

我們希望借由建立一個培育人才的架構——而不只是建造寺院、佛像以及佛塔——啓發人們走上佛法之道。我們相信這樣一個培育佛法人才的架構是我們最好的供養。

 

護持如母親般的傳統佛教國家,和如稚子般的佛教新興國家

仁波切早年提及欽哲基金會必須支持「如母親般」的傳統佛教國家,如印度、中國、泰國等,它們擁有綿長的佛教傳承。同時我們也必須支持如稚子般的佛教新興國家,也就是所有的西方國家。所以,在我們保存與宣揚佛法的志業中,基本上,這條指示在地理層面含括了世界各國,在時間上也包含了過去、現在及未來。

 

欽哲基金會計畫

仁波切的指示形塑了欽哲基金會各個計畫的範圍及結構:滋養源頭 (保存)及培育未來 (發揚)。 雖然類別是虛設的,含括的範疇也有交錯重疊,但仍邏輯性地代表了各個計畫,並為有效地規劃執行提供了界定範圍。

滋養源頭(保存)

護持佛學院
基金會從照顧仁波切在印度和不丹的僧眾開始,後來擴展到護持其他寺院。

佛典保存
欽哲基金會支持佛教文獻保護工作已經超過15年,包括佛教數位資源中心(Buddhist Digital Resources Centre)和貝葉基金會(Fragile Palm Leaves)的工作。

佛典翻譯
欽哲基金會孕育了「八萬四千•佛典傳譯」,將藏文《大藏經》翻譯成英文,現已獨立運營了10年。之後,在2019年正式啓動了「圓滿法藏•佛典漢譯」計劃,將藏文《大藏經》中有而漢文《大藏經》沒有的部分翻譯成漢文。

振興佛教傳統
欽哲基金會致力振興印度、柬埔寨、孟加拉和尼泊爾等「如母親般」的佛教國家的佛法傳統。

培育未來(發揚)

阿育王獎助學金
欽哲基金會提供的一個開放的渠道,接受各種佛教事業的申請,不管是在家居士或僧侶,學習或閉關,都可以申請,也讓基金會與各種有創意的佛教項目聯繫起來。

佛法教師培訓
項目包括彌蘭王計劃 一項為期十年專為西方人設立的創新佛教師資培訓,以及 “佛教學者英語培訓計劃”,旨在讓堪布和東方學者掌握語言技能和現代知識。

佛法教師培訓
項目包括彌蘭王計劃 一項為期十年專為西方人設立的創新佛教師資培訓,以及 “佛教學者英語培訓計劃”,旨在讓堪布和東方學者掌握語言技能和現代知識。

兒童教育
位於紐約上州的中道學校中道教育的試點項目,於2018年啓動。新加坡藍獅幼兒園正在籌備中。
近年來,欽哲基金會的活動範疇不斷擴大並日趨複雜,使得要詳細報告我們所有的項目變得越來越有難度。從去年開始,我們每年著重報導我們八大領域的其中之一。去年的2018年報我們報導了學術發展方面,今年 的2019年度報告則著重報導阿育王獎助學金——欽哲基金會唯一接受全球佛教團體和個人公開申請資助的計畫。
 

   阿育王獎助學金

  與佛法事業結緣

欽哲基金會獎學金計畫的成立初衷在於護持西方的在家居士,仁波切在基金會初創時期即視之為第一要務。如今,此計畫已擴展為涵蓋世界各地僧侶和居士的全面護持系統。近年,基金會又另外設立了阿育王獎助金,接受各方申請,以護持不同申請人的佛法計畫。通過護持這些計畫,基金會開啓了一扇與整個佛教世界連結的窗戶,使我們得以和有抱負的的學生、修持者、現在以及未來的佛法傳承持有者結緣。我們期望這些計畫能埋下佛法的種子,鼓勵人們並幫助各種計畫萌芽成長。
2019年委員會總共審查了341份獎學金和149份獎助金申請案,頒發了62萬五千美元的獎助學金給來自39個國家和地區的90位受獎者和30個項目。

認識三位獎學金獲獎人 

 

來自俄羅斯的奧爾加·馬克西莫娃(Olga Maksimova)獲得了欽哲獎學金,以支持她在俄羅斯卡爾梅克共和國,埃利斯塔的卡爾梅克國立大學攻讀佛教哲學和文化碩士學位。

蓋伊·聖·阿曼特(Guy St. Amant)的博士獎學金資助他前往加德滿都,以進行博士研究的一個重要環節:聚焦於Shankaranandana(11世紀)的作品。作為在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項目的一部分,這次旅行使蓋伊得以從學於尼泊爾梵語大學的傳統班智達及學者們。

來自蒙古的Erdene Bataar Erdene-Ochir獲得翻譯研究獎學金為期三年的資助,以贊助他在美國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的學業。他也於最近獲得了博士生研究獎學金的資助。

 

特別感謝欽哲基金會的義工團隊與慷慨的施主們,沒有他們的奉獻、努力和財務支持,基金會不可能有任何成就。

 

欽哲之聲

分享福德

露西安娜·諾維絲(Luciana Novaes),巴西

露西安娜是欽哲基金會的巴西代表,也是我們獎學金委員會的長期成員。

 

「我第一次聽說欽哲基金會是在2001年,在陳季佩關於新成立的基金會的一次演講中。欽哲基金會的主張立即吸引了我,我想成為合作的一分子。 多年來,我見證了仁波切的願景在嚴格的治理標準下,由一支充滿熱誠的義工團隊實現。從實際的角度來看,這代表著對奉獻給基金會的時間和金錢的尊重。我覺得這一點在今天是如此重要。

我決定將基金會作為我的遺囑主要受益人,因為我對欽哲基金會的責任感和實現仁波切願景的承諾充滿信心。

我鼓勵打算這樣做的人採取實際的行動,以避免因無常而產生的障礙。

雖然我的捐贈只是欽哲基金會的供養大海之滄海一粟,但我毫不懷疑,我的捐款將用於支持佛法的發揚光大。我非常高興能成為欽哲基金會的一員。」

如果您想討論您的遺產捐贈計劃,請聯繫陳季佩

其它消息

印度欽哲基金會向當地社區分發糧食和口罩

4月30日,印度欽哲基金會與桑多帕里寺的僧侶以及佛教藝術教育發展協會的志願者一起,在印度阿薩姆邦的穆沙拉普爾地區分發了乾糧。那裡的社區非常貧窮,當地行政部門提供的乾糧有限,居民很難在封鎖期間生存下來。. 前來領取乾糧的村民對收到如此大量的乾糧感到非常驚喜。他們對於這及時的幫助表示感謝。 

 

在4月較早時間,印度欽哲基金會與宗薩欽哲確吉羅卓佛學院印度欽哲基金會與宗薩欽哲確吉羅卓佛學院合作,在印度喜馬偕爾邦下炯達拉區的潘查亞村周圍分發了口罩和洗手液,以幫助當地社區對抗新冠肺炎。

阿利西雅·茲米格羅茲卡(Alicja Zmigrodzka)所著的《小英雄:給兒童的佛陀覺醒之道》現可在線購買

 

 

欽哲基金會通過阿育王獎助金計劃贊助了插圖書《小英雄》的印刷。《小英雄》以溫情親切的手法介紹了《入菩薩行論》,使寂天菩薩永恆的佛教智慧得以活現在兒童及其家人面前。 通過一群佛法學生的共同努力,《小英雄》現已有8種語言的版本可供選購。作者即將完成她的第二本書,《波闍波提》,關於佛陀的姨母,也是史上首位出家的尼眾和女性的佛法教師和她500位弟子的故事。

 

孩子們應該玩得開心。

因此,他們應該讀寂天菩薩。

– 宗薩欽哲仁波切,《小英雄》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