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瑪‧彼達是印度欽哲基金會的行政經理。
以下是她分享在印度欽哲基金會工作的故事,以及什麼啟發了她的志業。

:您是如何開始在印度欽哲基金會工作?

烏瑪:2013年,姊姊往生後,我放棄了一個很珍貴的工作,一家國際銀行公司法規遵循部門的管理職務,然後我陷入痛苦深淵。那時我了解到,一旦死亡來臨,我其實還沒準備好。我需要做好準備並擺脫生死的循環。

我給自己三個月的時間,弄清楚所有這些會導向何處。後來我落腳在達蘭薩拉西德普爾(Siddhpur, Dharamsala)的一所尼寺。我誠懇地向所有靈性上師們祈請,透過文字、引導或靈感,給我一個清楚的訊息,告訴我應該何去何從。就在最後一週,一位曾在鹿野學苑(Deer Park Institute)閉關的婦女到尼寺住了幾天。她堅信位於比爾的鹿野學苑是能讓我獲得適當佛法基礎的地方。我把這視為一個清楚的訊息,隨後搬到鹿野學苑。

在鹿野學苑近15個月的學習及志工經驗之後,我領悟到自己已經無法回到以往的生活方式。我希望能在佛法中心工作,於是向鹿野學苑管理部門尋求推薦。出乎意料之外,我被引介至欽哲基金會在印度的辦公室工作。我從未想過能有機會在欽哲壇城裡工作。從那時起,我就沒再走回頭路了。

:您在印度欽哲基金會中擔任什麼角色?

烏瑪:我的角色是總管────從與欽哲基金會資助的組織及個人協調聯絡,到文件管理和會計工作。最近的新角色是擔任宗薩迦膩色伽小學(Dzongsar Kanishka School)的學校聯絡人,這是印度欽哲基金會所護持的宗薩欽哲確吉羅卓佛學院轄管的計畫之一。

我的工作要向貝爾(Bel)回報。貝爾是印度欽哲基金會的聯絡員,她與印度欽哲基金會的董事及印度計畫的委員們密切合作。我們一同審查要推薦給仁波切的印度計畫。

:在印度欽哲基金會工作期間,您最喜愛的經歷是什麼?或任職期間所發生的諸多事務中,哪件是您最喜歡的?

烏瑪太多了(笑)。

:您可以分享不只一件啊!

烏瑪:我的工作好玩之處是多工任務。讓多項工作能按時並按計畫進行,這項挑戰就很令人振奮。我最喜歡的時刻是:當舉行教授及法會時,看到僧眾聚集一處,周圍環境的能量完全改變;看到大家一起工作,不只是一個組織,而是來自世界各地各行各業的人一起工作。我第一次體驗這種情況是2017年4月舉辦的度母法會。

另一樁我特別喜愛的經驗是舉辦醫療營,那是一種完全不同的參與經驗。絕大多數前來的人是印度村民,有非常年長的老人,也有許多孩子與母親長途跋涉來到醫療營。他們前來的原因,一是能獲得良好品質的醫藥,二是能得到悉心治療。

從村民那裡總是會得到如下回饋:「你們對我們是這麼的尊重和關心,這不是我們從其他團體或組織所舉辦的類似醫療營能夠獲得的。」這啟發了我:醫療營以最微小的方式為社區做出貢獻,對社區的人而言卻是非常重要。當你看著這些人,他們是那麼地感激,這讓你感到謙卑。

為什麼印度欽哲基金會對欽哲基金會在印度的事業如此重要?

烏瑪:欽哲基金會在印度的計畫,其運作方式與其他地方不同。為能確保欽哲基金會在印度扮演更積極的角色,我們有必要發展業務能力並參與這些計畫的運作。反過來說,我們也需要有人員能夠在地即時地處理這些事務。

:從現在到未來五年,你期望透過印度欽哲基金會達成什麼?

烏瑪:印度正採取措施以榮耀其豐富的佛教遺產。印度人將慢慢且無疑地開始接受佛陀的智慧教法。特別是在印度小型的城鎮和村莊,越來越多的佛教徒正積極地尋找會說自己方言的正統教師,以及來源可信的佛教教義。

依著這些發展趨勢,我期望:透過印度欽哲基金會,我們能將真誠的佛法追尋者與佛陀永恆的智慧教法相互連結。

現在,印度欽哲基金會正與印度南部兩個佛教團體合作,協助他們找到會說當地語言的正統教師。我們的顧問拉吉·拉瑪南(Raji Ramanan)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她積極地與這些團體合作,規劃並參與他們村莊裡的佛法教學。我們希望幫助這些團體發展成為知識中繼站,以便與其他佛陀智慧的追隨者分享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