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仁波切飼養的母牛Cangioli在印度比爾的草地上生了小牛。仁波切將小牛命名為諾雅。Cangioli(欽哲基金會執行長陳季佩的英文名字,不是那頭母牛)傳給我一張照片,說這輩子,我就有如她的女兒一般。我非常榮幸在過去17年與她如此緊密合作。卸下欽哲基金會通訊主任的角色在即,我想抒發一些感想。

圖說: 小牛諾雅在印度比爾草地享用牧草

2001年,Cangioli(陳季佩)來電轉達仁波切的訊息,邀請我加入一個團隊,為仁波切成立基金會。她說他們將嘗試籌募300萬美元的基金,以護持仁波切負責的寺院。如果進行順利,未來也許仁波切就可以集中精神,在全球各地更大規模地弘揚佛法。一開始我說沒問題!然後我說……300萬美元?!?我無法想像這目標要如何達成。當時,我正住在山上的帳篷裡。

轉眼間,17年過去了,我們已募得超過1,700萬美元的獎助金(這只是欽哲基金會頒發的金額,還未包括投資和捐贈的部分)。在仁波切的指導下,以義工為主的欽哲團隊建立了一個美妙、透明、高效率的機制,將人們衷心慷慨捐贈的善款,轉化為滿載功德和佛法的事業。我實在很幸運能參與其中,我一直感謝仁波切和欽哲基金會董事會給我的機會。

管理欽哲基金會品牌建立和通訊事務是非常有趣的工作,但如果沒有仁波切的指導,以及董事會、執行委員會以及橫跨東西方的完整通訊團隊,我無法完成使命。很感謝在我擔任此任務期間扶持我成長的每一個人。我可愛的團隊多年來一直和諧工作、合作無間,我衷心感謝他們──潔西‧伍德(Jessie Wood)、潔西‧克萊(Jesse Klein)、Margret Sablatnig和周素卿,他們幾乎一路始終陪伴著我。還有感謝所有出色的義工,他們幫忙設計、撰文、提供照片、製作視頻、諮詢、編輯等,以各種方式使我們的通訊工作更連貫、清晰及──我們希望──啟發人心。我要特別感謝Cangioli(重申一次,是執行長而不是那頭牛),她始終如一地支持、愛護和作為我的朋友。

我從Cangioli和其他一些為仁波切工作已久的優秀女士們獲益良多,但其中一件事真真實實地改變了我的觀點,那就是亞洲的奉獻文化。這並非說西方文化不慷慨,但亞洲人有一種不斷的、自發性的奉獻習慣,我一次又一次地在不丹、台灣、香港、中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很多地區親眼目睹。因為耳濡目染,我培養出一種富有的感覺,並了解到從前未曾體驗過的源源不絕的布施。悄悄地將信用卡遞給餐廳服務生、用禮物填滿行李箱、裝在紅包裡的善款、準備精緻的膳食、熱情款待以及給予大筆捐款,他們總處於奉獻的狀態,因此其他人很少需要提出請求,一切總是早已備妥。如果每個人都有這種習慣,不是百利而無一害嗎?因為這種美德,欽哲基金會多年來不必一直請求捐款──而且這總是行得通。

我希望大家欣賞這些年欽哲基金會出版品的低調風格,以及非常少見的募款要求。如果有人因此受到啟發而捐款,我們隨喜他們。欽哲基金會的需要一直存在,而且這是可以信任的渠道,但捐贈與否純屬個人福德,而且只是其中一種結緣方式,單單閱讀我們的更新消息及祝福我們,亦已足夠。

但現在我得停止說「我們」了,因為我要朝另一方向邁進。我依然會為欽哲基金會提供有關教育獎助金和使用善款的建議,但從現在開始,我的精神和精力將集中在建立受仁波切啟發而發展的全新、獨立且非營利的「中道教育」項目。我將管理為兒童特設的全新佛教教育模式,這個教育模式將在紐約上州的實驗學校展開。您可以在本期欽哲焦點中閱讀更多學校的訊息,亦可在Instagram臉書上關注我們的進展。

仁波切對於佛教教育的願景,為父母、學生和教育家們開啟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我祈願自己可以擁有Cangioli多年來展現的優雅和堅毅,哪怕只是一丁點也好,來完成這項任務。在她的領導下,欽哲基金會在佛教和佛教慈善事業中開拓了新氣象。

以「優雅」來形容欽哲基金會,似乎很貼切。善款如同穩定的河流流入,聚成浩瀚大海,承載著世界各地人們和項目的福德善行。基金會的擴展狀況穩定且健康,目標雖然訂得很高,卻一次又一次地達成。大家滿懷熱忱卻無壓力,而欽哲基金會的團隊亦為了配合擴展需求而不斷成長。我們有需要時,善良、才華洋溢和非常能幹的人總一次又一次地出現。每年在董事會會議上,我都看到仁波切臉上掛著微笑。他看來相當滿意基金會迄今所取得的成就,而這全仰賴贊助者對基金會的慷慨付出。

我會想念這一切,但我也會很忙碌。我的接班人將在未來幾個月接受訓練,我們很快就會把她介紹給大家。她的創意和新鮮觀點非常有用。您可能會察覺到一些變化,我們亦非常樂於接受建議。也許欽哲焦點需要整容,也許我們應該製作更多視頻,也許您希望分享您的故事,也許我們在推特上應該多寫或少寫文章。歡迎貢獻您的想法。

感謝大家讓我有機會為仁波切服務,以及參與如此具有歷史性和非凡價值的事業。

請持續關注!

諾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