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術環境中修持佛法

凱瑟琳‧道爾敦 (Catherine Dalton) 撰

Catherine Dalton, Doctoral Candidate, Group in Buddhist Studi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凱瑟琳‧道爾敦 (柏克萊加州大學 佛學研究所 博士生)

我決定在柏克萊加州大學攻讀佛學博士學位有幾個原因,然而最主要吸引我的是欽哲教席在佛學研究所的教授雅各‧道爾敦(我們沒有親戚關係);他現在是我的指導教授。2009年,我在印度比爾舉行的「佛典傳譯」研討會上遇見道爾敦教授;該研討會由仁波切主持,「八萬四千」計畫由此而生。

我非常欽佩道爾敦教授的學問,也很高興他對於佛法修行者抱持開放的態度。因為對我這個既是修行者也是佛法學術研究的學生而言,擁有一位讓我可以坦誠自己是個修行者的指導教授,非常重要。

一開始是我的老師確吉尼瑪仁波切 (Chökyi Nyima Rinpoche) 鼓勵我攻讀佛學博士學位。在柏克萊就讀期間,我很感激仁波切給予我學業上的鼓勵,也很感激我在柏克萊的所有教授們──不只是道爾敦教授──鼓勵我持續協助確吉尼瑪仁波切,透過尼泊爾「自生智佛學院」(Rangjung Yeshe Institute) 來提供傳統佛法教育給國際人士。同時讓我感到驚喜的是,我的博士論文討論有關在學術公共領域裡闡述某些佛法與修行的概念,確吉尼瑪仁波切和宗薩欽哲仁波切對此所給予我的建議,與道爾敦教授的建議非常一致。

五位來自尼泊爾「自生智佛學院」或「桑傑伊喜學院」(Sangye Yeshe Institute) (自生智佛學院的僧院) 接受藏傳佛教哲學傳統訓練多年的學生,現在在柏克萊加州大學攻讀碩士及博士學位。若不是柏克萊加州大學成立佛學研究欽哲教席,我們絕對不會到這裡攻讀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