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新作為,引領不丹東部「確吉嘉措佛學院」進入現代世界。
不丹德瓦塘確吉嘉措佛學院 (Chökyi Gyatso Institute) 是一座獨特的佛學院,引進一系列由宗薩欽哲仁波切所發起的創新計畫。確吉嘉措佛學院的前身,是由仁波切已故的外祖父,索南桑波喇嘛所創建的一所小寺廟。目前佛學院由其轉世竹究滇津仁波切擔任住持,他也是仁波切在此處的正式代表。確吉嘉措佛學院不但秉承傳統佛學課程,同時也是仁波切以最具前瞻性思維計畫,創新僧眾教育的實驗場所。確吉嘉措是一座僧伽佛學院 (shedra,藏文發音「些札」),提供超過140名僧眾一套佛教哲學的完整教育。同時它也是一座積極執持蔣揚欽哲旺波修持傳承的寺院,修持日程表非常繁忙。這座寺院與當地社群的關係也十分密切。
社會責任
確吉嘉措佛學院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其對當地環境及社群的承諾,並且與「南方人教育計畫」(Lhomon Education) 和「桑祝瓊卡社區運動」(Samdrup Jongkhar Initiative) 合作。佛學院是首批宣布參與「零垃圾計畫」的成員之一,鼓勵當地社群反省以塑膠包裝的餅乾和點心作為供品的習慣,並以傳統編織、家庭手工製奶油以及當地有機蔬菜的產品取而代之。僧眾也從2012年創始的「桑祝瓊卡社區運動」當中,學習和建立一系列永續維持的環保作法。
進步的教育觀
仁波切對佛學院教育的願景,是建立參與社會、教育良好,知曉且參與周遭世界的僧眾。目前,佛學院的年輕僧侶正參與一項由竹究滇津仁波切負責的先導計畫。該計畫課程由竹究滇津仁波切親自設計,目的是發展出一套整合藝術和環境教育的全方位另類課程,並透過互動遊戲、音樂和藝術,將佛法的核心概念引介給學僧。「南方人教育計畫」也提供每天兩小時的一般世俗教育,如數學、科學、英語和社會研究課程,欽哲基金會贊助該計畫的教材和提供各項護持。
健康和福利
在確吉嘉措佛學院的僧侶,比不丹其它許多寺院的僧侶擁有更健康與營養的伙食。欽哲基金會2016年2月,以$33,800美元的獎助金持續資助營養伙食。部分施主也捐款給佛學院,慷慨提供雞蛋、新鮮水果,以及以本地鮮奶取代奶粉。「施主的熱忱和善意讓我非常感動,我也隨喜他們護持確吉嘉措佛學院的膳食。」欽哲基金會寺院教育主任周熙玲說:「欽哲基金會護持的重點,除了以各項計畫引領僧眾進入現代世界,也著重於讓僧眾擁有妥善的伙食。」欽哲基金會將持續推動佛學院的健康膳食,並歡迎有興趣的施主以指定用途捐款給欽哲基金會,取代直接捐獻給佛學院。如此一來,佛學院的會計流程將能大大簡化。
會計責任制
仁波切以自己的個人帳戶護持佛學院,而當地社群也給予許多供養。除了援助確吉嘉措佛學院的各項經濟所需外,欽哲基金會也投入最專業的人力資源,確保僧眾能夠得到最先進的會計制度培訓。2015年12月,周熙玲、托尼·惠特克 (Toni Whittaker)、貝瑪·比達 (Pema Biddha) 在佛學院停留了兩週。「這是我們第一次以會計團隊身分造訪確吉嘉措佛學院,這裡有很多的會計帳目需要釐清。」周熙玲說,「不只是管理欽哲基金會的伙食帳戶,也包括佛學院的整體會計狀況。經過四年快速的擴展,佛學院已經累積了很多建設工程的帳目。」
才旺·仁津 (Tshewang Rinzin) 是佛學院負責與欽哲基金會聯絡的僧侶。「他非常勤快、學習迅速。」周熙玲說,「所有的帳目都非常透明。但由於很多人經手過帳目,因此整體會計很複雜。在過程中,我們覺得自己好像踏上發現之旅的偵探,或者正在進行拼圖謎題。但最後還是整理出全貌。透過欽哲基金會的持續護持,我們確信:有效率的會計制度將妥善地協助佛學院的整體管理。」
這種專注是欽哲基金會貢獻的特徵,不僅止於提供資金,而是確保系統能到位,責任分明。周熙玲的團隊都是義工,也是欽哲基金會運作的無價之寶。
在臉書上追蹤確吉嘉措佛學院。
https://www.facebook.com/DewathangC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