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下一代

「在東方和西方教授佛教哲學多年之後,我意識到現在是為下一代認真思考的時候,我們作為一個社群,如何能協助下一代做好準備,以迎接這一生將面臨的機遇及挑戰。」

– 宗薩欽哲仁波切

教師品質

「教師最重要的品質就是仁慈。教學不應被視為一項工作,而是一個重大的責任。實際上,教師要為他人的人生負責。」

– 宗薩欽哲仁波切

正派人格

「談論佛教教育的時候,我指的不見得是一所教授佛經、讓孩子朗讀偈頌的學校,我指的是著重正派人格,而非如何致富的學校、課程或教育系統。」

– 宗薩欽哲仁波切

欽哲基金會正探索各種方式護持佛教家長和教師,為他們提供資源,藉此創造孩童依於佛法生活的善緣。

欽哲基金會鼓勵與教師及兒童相關的計畫,申請阿育王獎助金。我們同時也為作家設有「兒童圖書獎」,並且資助赫墨拉基金會(Hemera Foundation)為加深教育工作者的禪修體驗所設的獎助項目。

Drawing of Ashoka by Sally Devorsine, commissioned by Khyentse Foundation.
得獎者
  • 「德國佛教聯盟」(The German Buddhist Union)正著手籌劃正統的佛學教材,並為德國的學校系統開辦佛學教師培訓課程。
  • 美國「菩提孩童」正開發一套適用於佛教中心的兒童教育課程模組。
  • 波蘭「遠東文化交流基金會」出版了一系列的佛教兒童讀物。
  • 不丹「南方人教育計畫」(Lhomon Education)與現有教育機構合作,且配合政府目標,研發有別於傳統的教育方式,以鞏固不丹古老智慧傳統,同時引入與時俱進的永續發展計畫。
  • 尼泊爾「帕爾·依旺·南貢尼師院」(Pal Ewam Namgon Nunnery)為貧童提供免費教育。.
  • 澳洲里斯摩爾「悉達多學校計畫」為擬開辦學校開發了一套以緣起教法為主軸的課程。雖然學校並未落成,但這套課程已通過澳洲政府認可,依然切實可行。
  • 與2016年竹千法會同時進行的十日兒童營正在籌備中
指導委員會

諾亞·瓊斯 (Noa Jones) – 兒童教育協調員

露西·裘里克瓦 (Lucie Jurikova)

海瑟·桑奇 (Heather Sanche)

崔雅婷 (Candice Tsuei)

吉納維芙·沃特撤 (Genevieve Waltcher)

游欣慈

「『菩提孩童』(Bodhi Kids) 與欽哲基金會有著相同的願景:免費提供所有佛教傳承的主要教法,並將佛陀的智慧慈悲盡可能廣傳天下。我們非常欣喜能提供這個平台,為佛法和眾生利益服務。」

瑪雅·凡德米亞 (Maya van der Meer)

「菩提孩童」創辦人及董事

「談論佛教教育時,我所指的不是培養佛教徒的教育,那樣的視野太過狹隘。我所指的是培養正派人格的佛教教育。」 – 宗薩欽哲仁波切

「我們現有的教育系統非常強調諸如學位等事情,一切都以找得到工作為本。我們完全陷入這個稱為『工作』的現象之網,但這真能保證我們二十年後依然安然無羔嗎?我不這麼認為。」 — 宗薩欽哲仁波切

「就我看來,我們這個世界有許多的苦難,似乎都是現有教育的副產品。」 — 宗薩欽哲仁波切

「身為佛教徒,我們可以藉著數百年來的教育經驗,幫助孩童理解萬物皆是緣起相依。」 — 宗薩欽哲仁波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