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哲基金會很高興宣布:經過論文獎助委員會的嚴格評選,牛津大學聖彼得學院(Peter’s College, Oxford University)的克里斯托弗‧瓊斯(Christopher V. Jones)成為第二屆歐洲區傑出佛學博士論文獎的獲獎者,他的論文題目是:論印度佛學如來藏文獻中「我」(ātman)的使用與爭議《The use of, and controversy surrounding, the term ātman in the Indian Buddhist tathāgatagarbha literature 》。
「非常榮幸能夠獲得今年的欽哲基金會歐洲區傑出佛學論文獎。」瓊斯博士表示:「感謝評審們對我的工作所給予的肯定,也非常感謝基金會的支持者,他們的深思熟慮與慷慨支持,對於提升世界佛學研究水平至關重要。」瓊斯博士的論文主要研究印度佛教如來藏著作中關於ātman(「我」、「自我」、「梵我」)既複雜又充滿歧見的用法。其博士論文詳細分析了目前可知的印度相關文獻(包括梵文、藏譯與漢譯),但不僅限於文獻學分析。
這項額度8000美金的獎項每兩年評選一次,授予申請截止日之前兩個學年度內完成之歐洲(包括英國)最傑出的佛學研究博士論文。論文必須以英文書寫,內容需為奠基於基本佛學語言的獨創研究,且能顯著提升對相關主題和佛典的深入理解。
牛津大學東方學院東方學系的佛學研究沼田講座教授Stefano Zacchetti推薦了這篇論文。欽哲基金會獎學金評委會針對該獲獎論文的評述如下:
這篇引人入勝的博士論文展現了作者研究梵文、漢文和藏文等原始文獻的深厚功力。經過細緻入微的論證,系統化地考察了如來藏教義的演變及其與ātman觀念的關聯。研究時代橫跨西元初年至西元500年,考察範圍不僅限於佛教,更廣泛旁及當時印度各宗教。論文作者展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深厚語言學功底、敏銳的分析角度,以及值得學習的清晰寫作和論述風格。
瓊斯博士的論文結合了大量不同來源的豐富文獻,探索如來藏教義中關鍵面向的演進歷史。這項研究奠基於梵文、漢文和藏文的原始材料,需要優秀的語言能力,以及對繁多文獻的背景具備廣泛了解。在論證需要之處,作者本人也自行翻譯,探討了許多並不常見的材料,並關注相關文獻的不同校訂版本。
綜觀「以如來藏為自我(tathāgatagarbha-as-ātman)」在一系列關鍵文獻中的論述,論文作者深入評估了該觀點的演化史,對於每一筆相關原始文獻都進行了深刻、慎重及具說服力的分析。針對不同譯本,瓊斯博士均審慎地進行嚴格檢驗。綜上所述,這篇論文在如來藏研究領域確實做出了堅實貢獻。
總括而言,瓊斯博士的論文乃是結合發人深思的哲學與歷史問題之傑出文獻學研究,無論就其研究領域或整體佛學學術而言,都是重要的貢獻。評委會非常高興將該獎項授予這位可敬的獲獎人。
瓊斯博士說:「非常感謝兩位指導教授的教導與支持——Ulrike Roesler教授和Stefano Zacchetti教授。他們二位都是傑出的老師、可貴的顧問和耐心的朋友,沒有他們的指導,我不可能完成這項研究。」
欽哲基金會在亞洲地區也贊助傑出佛學博士論文獎。中國、香港和臺灣提供佛學研究或宗教研究博士論文的合格研究機構,均可提名一篇於2015-2017學年完成的博士論文參加評選,提名時間為2017年10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