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欽哲基金會董事會議回顧

照片來自欽哲基金會董事會議:前排:彼得.史基林(Peter Skilling)教授與仁波切,後排:姚仁喜、琳恩‧侯柏格(Lynn Hoberg)、蔡安慈、伊莎貝爾‧佩德羅薩(Isabel Pedrosa)、陳季佩、張恭逢、李徵徵、吳美茵。

仁波切在欽哲基金會董事會議致詞中提醒我們:「佛陀法教的精髓是跨越時代的,是先進的,是當今世界所需要的。」欽哲基金會期望能護持佛陀根本法教,保持純淨無染,避免文化包袱或現代價值觀念劫持了佛法。

欽哲基金會將透過師資培訓,以及支持有志學習佛法或將所學付諸實踐的學子們,實現這樣的願景。

十二月初的台北市溫暖宜人。偶爾飄來的細雨帶來清新氛圍。許多參加今年董事會的理事們,都很幸運地出席了(至少部份時間)甫於召開董事會前舉辦的殊勝佛頂尊勝佛母法會。董事會成員帶著喜悅的心情,於12月3日齊聚姚仁喜設備齊全的辦公室,與仁波切進行一整天的討論。我們回顧了基金會過去一年的工作,腦力激盪著新的想法,並制訂未來三年的計畫。

照片來自欽哲基金會董事會會議:蔡安慈、仁波切、彼得.史基林教授

我們很幸運邀請到欽哲基金會的長期盟友,兼2012年欽哲基金會終身成就獎得主彼得.史基林教授,從曼谷遠道而來加入我們。身為我們的重要顧問,史基林教授對欽哲基金會的許多志業,特別是與學術發展相關的計劃,貢獻卓著。同時,感謝現代科技的幫助,幾乎所有董事會成員和顧問都能親自出席或透過網路遠距參與。網路參與會者的投入令我們印象深刻且深受感動,因為許多人是在他們所在時區的凌晨2、3點參加會議。

照片來自欽哲基金會策略規劃會議:前排:David Tan, 會議主持人Alex Trisoglio(與董事會成員安雅.哈特曼之子哈諾Hanno、理查.狄克西(Richard Dixey)、派崔克‧賈桂林(Patrick Jacquelin) 後排:Lynn Hoberg, 安雅.哈特曼(Anja Hartmann), 伊莎貝爾‧佩德羅薩、陳季佩、莎拉‧安‧威爾金森(Sarah Wilkinson)、懷亞特‧阿諾(Wyatt Arnold)。

2018年10月,我們在舊金山舉行了一次小型策略規劃會議,探討快速變化的全球趨勢,以及其對欽哲基金會未來幾年方向和事業的潛在影響。我們向董事會提出了許多策略考量,並集思廣益地討論這些趨勢如何影響我們現有的兩大佛行事業方向:滋養源頭、培育未來。

這些策略考量包括:

  • 傳統寺院在未來五十年是否仍然是保存佛法的基石?是否有需要開發另一種模式?
  • 欽哲基金會是否應投資研發電腦輔助翻譯工具?
  • 欽哲基金會應如何彌合寺院與西方價值觀之間的差距?
  • 我們是否應試著在未來以非常不同的方式傳遞佛陀教法?
  • 我們要如何從正在進行的許多計畫中確定資源分配之優先順序?

我們在會議中產生了許多想法,並提出數項可以微調計劃並提高營運效率的具體行動項目。

在董事會議中,仁波切明確指示基金會的重點計劃--基本上保持不變。我們持續著重於:

  • 培育21世紀佛法師資
  • 學術發展
  • 兒童佛學教育

董事會一致通過執行委員會未來三年(2018-2019、2019-2020和2020-2021)提出的預算和計劃,以及將資產分配給指定基金和儲備金的配置方案。

董事會議結束後,基金會理事在台灣政治大學與幾位教授進行氣氛輕鬆的午茶聚會。當晚,仁波切應邀在政大與青年學子對談,此活動由欽哲基金會贊助。仁波切演講結束後,我們藉此機會頒發基金會的最高榮譽獎項,也就是2018年欽哲基金會終身成就獎予高明道老師,以表揚他對佛教教育的傑出貢獻。敬請期待一月焦點有關高明道老師的報導。

特別感謝姚仁喜夫婦於董事會議的慷慨招待,以及瑪利安‧利帕(Maryann Lipaj)為董事會簡報所準備的資料。